跨越2600多公里,坚守28年,“八百里秦川”和“雪域沃土”的深情对话!
从关中平原到雪域高原,“八百里秦川”和“雪域沃土”的深情对话,跨越2600多公里的高山大河从未中断,从1995年起,我校援藏干部吕振武、欧文军、吴继东、吴锋、罗建峰、王增信、毛友林、孙军、王有强、王军、郭东伟,一个接一个地将汗水与智慧洒在高原之上。
2019年7月,我校援藏工作的接力棒,交到了以庄世宏、杜世平、程晓盈为代表的第9批援藏干部手中。
三人在前8批援藏工作组打下的基础上,克服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忍受着会让一般人“萌生退意”的“高反”,忍受着孤独,坚守在这片雪域高原,把深情献给雪域高原,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和西藏农牧学院取得了不凡的工作业绩。
绝不给自己的工作留下遗憾
——庄世宏
“我们的工作时间只有三年,不仅是责任还是情感,要注重眼前更要着眼长远,必须加快步伐,提前做好谋划,绝不给自己的工作留下遗憾!”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庄世宏说。
2019年底就业压力正大,庄世宏恰好分管就业工作。履新刚三个月,他就策划召开了藏职院历史上首次秋季校园大型招聘会,同时宣布“就业工作进入战时状态”,提出了“保率提质行动计划”,建立了“定期通报、例会推进、协同作战、阶段激励、现场督战、领导约谈、拔点攻坚”就业工作七大机制。
“庄院长给我们各学院每周开一次例会查看就业情况,每半个月,他还会和其他领导来学院进行现场督导,每个月还会再开一次全校的就业推进会,工作抓得特别紧,他一直给我们说‘就业关乎千万家庭,必须狠下心、扑下身。’”信息工程学院程雪松院长说。
藏职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孙焕明回忆,曾有一个学院阶段就业结果不理想,庄院长直奔学院现场拔点攻坚,得知是市场开拓的问题,他亲自带队去企业调研,逐渐打开了学院负责人主动开拓市场的思维。“疫情只要一放松,庄院长就通过援友的关系挖掘各种资源,带着我们一家家跑,一家家谈。”一个月后,该学院的就业率从71%升至92%。
2019年寒假,庄世宏刚回到杨凌,当得知西藏国资委领导赴北京汇报工作,便请求随行赴京汇报,方便央企了解西藏高校。
“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我们的学生很能吃苦,西藏本地学生留得住用得上……”
北京的央企通常对学历的要求都是硕士及以上,庄世宏5天跑了11家央企,每到一处,都用心用情介绍学生的优势,请求这些用人单位能从政策上突破,提供岗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2020届毕业生中就有352人在国家电网、中石油、青铁公司等央企、国企就业。这也成了当年区外就业的典型,藏职院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有了极大提升。
“庄世宏院长以战时思维铁血推进就业工作,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96.8%,居全国高校前列、自治区第一”。藏职院院长索旺介绍道。
挂职第二年起,庄世宏分管工作从就业转向教学。“为了学生能顺利就业,必须设置和当地产业结合紧密的专业。”上任伊始,他就考虑谋变。
他策划召开了学校首次教学工作会议,对未来5年的教学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提出了 “教育教学8314计划”;根据西藏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主导新上专业7个,占现有专业近25%;还探索实施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为内容的“三定模式”推动人才培养改革。
从2020年起庄世宏“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5赴陕铁院洽谈合作,最终实现西藏唯一的铁路专业全链条培养改革:学生第一年在藏职院学习,第二年在陕铁院学习,第三年在青藏铁路实习,实习结束后直接在青藏铁路工作。期间,他还积极探索招生机制改革,创办了“新希望班”“莲花之宝唐卡艺术班”“净土班”等三个订单班,并将其列入单独招生计划,目前已招生两届。
除了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对如何提高老师教学能力,庄世宏也费尽心血,他联系全国知名专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指导,随后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藏职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积分排名全国第四,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同时,庄世宏还争取到国家专项博士计划,每年支持藏职院3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我一定要把前期工作在援藏结束时全部落实好!”
创新对口支援机制,提出实施“一院一品”;协调成立西藏首家有机产品认证工作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站;获得全国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实现西藏全国大赛金奖零的突破;召开8次推进会铁腕推进校园AIC使用,学校2021年获批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单位,他本人也被评为中央第九批援藏表现优秀个人……”
“终于在挂职结束的最后时刻让自己一心推动的事情都有了好的结果。”庄世宏欣慰地说。
打造“科技创新”援藏新格局
——杜世平
“既然去援藏,就要做些开拓性的工作,把援藏的作用真正发挥。”回首这三年,杜世平感慨地说。
进藏前,杜世平曾在我校新农院工作,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熟稔于心。带着这样的管理经验,他来到西藏农牧学院任科研处副处长,期间该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野桃是林芝特有的野生资源,农牧学院食品学院的钟政昌老师利用野桃制成了兼具营养与口感的饮料,但苦于没有转化的门路,“好姑娘始终待嫁闺中”,直到杜世平到来。
“杜老师一来就制定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办法,制定了15种不同类型的成果合同文件,还分赴学校6个学院,手把手教我们怎么申报,如何转化,这个过程中,我的成果找到了出路。”钟政昌兴奋地告诉记者。
杜世平看到了野桃果汁的发展前景,陪着钟老师对接企业,经过三个月的校企“恋爱期”,农牧学院终于迎来了建校以来的第一笔成果转化经费:野桃果汁饮料生产技术以50万元的价格转化给了西藏一家公司。
“第一只螃蟹”的成功捕获,极大调动了教师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农牧学院更多应用研究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松茸藏香猪肉辣椒酱配方及加工工艺许可使用以10万元转化;
——一种藏区牧羊犬驱虫饼干及其制备方法以30万元转化;
……
杜世平顺势而为,推动成立了西藏农牧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开发设计了“网上申报系统”,学校首次实现可转化成果在网上申报。
除了成果转化工作,杜世平还充分发挥援藏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自己的各方关系,全力帮扶农牧学院的师生。
植科学院卓嘎老师团队承接了一个草莓种植示范的项目,“就在我们为草莓生产问题一筹莫展时,杜老师了解到了,立马在草莓棚现场抓起电话,给他在西农新农院工作时结识的老朋友联系咨询。”卓嘎告诉记者。
不出一周,杜世平就带着卓嘎团队与我校、上海市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海升集团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进行了走访学习,“这一圈走下来,我们在草莓脱毒、育苗等方面有了长期的技术支撑,以后申请项目心里更有底气了!”卓嘎说道。
杜世平像一座桥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将农牧学院的青年学术骨干带到内地一流高校开展合作研究,被杜世平推荐到我校宋卫宁教授团队学习的农牧学院植科学院昌西副教授便是该“桥梁”的受益者。
杜世平还帮忙联系推荐卓嘎拉姆、王英等多名同学到西农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尤其疫情期间,杜老师帮着我们联系西农的校外住处进行隔离,等隔离期满,又帮着我们联系校内的住处,方便我们学习。”目前仍在校攻读博士的张超奇同学回想起那段时光感动满满。
据了解,2019年援藏干部2000多人,50岁以上的30人左右,杜世平是其中一位,“缺氧,不能缺精神,必须要做开拓性的工作”便是杜世平的工作信条。
不是故乡胜似故乡
——程晓盈
自2016年7月第一次进藏,三年又三年,程晓盈以六年工作时间创造了学校援藏史“之最”,西藏已然成了这名关中汉子的第二故乡。
如今,作为藏职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动科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程晓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始终未曾改变。
“在西藏工作时间越久,越发觉得援藏首先就是改观念、变思想。在西藏工作这些年,我一直努力从这个方面去推动工作。”程晓盈告诉记者。
西藏的学生和家长总认为“在区内”就业比“走出去”好,成为“公家人”的思想根深蒂固。这让程晓盈从入藏起就一直在努力改变。
“改变学生观念,不能光靠说教,关键在于让他们尝试着走出去,到区外看看。” 2017年,作为动科学院院长的程晓盈联系了一些区外企业,希望能够给学生提供区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没想到却碰壁了。
对方的回复让程晓盈很无奈,“他们担心有学生带着藏刀来单位实习,还担心学生在单位酗酒打架。这是一种刻板印象。”
程晓盈只好梳理了一遍熟识的涉农企业,动用自己一切可用的资源。他天天给企业打电话联系,“推销”学生,恳求企业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尝试的机会,时间最长的一家,联系了三个多月,终于拿下。
2018年,藏职院终于打响了派学生到区外实习的第一炮,程晓盈带着8名学生从拉萨出发,一路火车汽车50多个小时辗转来到江苏的一家企业。“路上,程老师给第一次走出西藏的我们讲如何过机场安检,乘高铁怎么找座位……”第一批走出去的学生仁增多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
师生一行赶到江苏,实习企业负责人感慨道:“我第一次见学校领导亲自送学生到企业实习。”
第一波排头兵的“走出去”,对学生和家长的触动很大,这几年区外就业的学生,有的已经成长为企业主管和副厂长。
越来越多的藏族学生和家庭改变了观念,愿意走出去,越来越多的藏族学生愿意留在外面。三年来,先后有580余名学生到区外顶岗实习,218名学生到区外就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是程晓盈付出最多的事情。学校首个“1+1+1”分段式联合培养班级的诞生,就倾注了他的全部心力。
据程晓盈介绍,2020年起,从藏职院畜牧兽医专业每届选派45名学生组成“1+1+1”分段式联合培养班级,第一学年在藏职院学习公共基础课,第二学年在杨职院学习专业课,第三学年由我校、杨职院、藏职院三校共同负责,组织学生在内地畜牧兽医养殖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目前,就有61名学生正在内蒙古圣牧高科、新希望六和等内地大型养殖企业进行企业带薪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学生每月平均薪酬有4500-6000元。”程晓盈成就满满地说道。
程晓盈不仅对学生无限投入,继续教育工作也成绩斐然。他组织藏职院申报获批了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西藏老年大学、国家畜牧兽医类专业“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全面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培训32个批次,累计15188人次,培训人次实现跨越式突破。
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每一批援藏的西农人都曾思考过这三个问题,当我校第9批援藏干部与这个“第二故乡”告别的时候,雪域高原上留下的串串“西农足迹”一定能让人想到烙在他们身上的校训“诚朴勇毅”,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西农精神。
来源:新闻网
风景图源:彭子嘉 万其鑫 张梦真
400余家单位,5000多个岗位!2023届毕业生就业春季双选会来了!